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风采 >> 正文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第十一季云南支教团:异彩纷呈的甸南刺绣
时间:2024-07-17  来源:电信学院   作者:安永康 夏炎

2024年7月17日,淮阴工学院“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第十一季云南支教团来到了民风淳朴的鹤庆县金墩乡化龙村开展非遗文化传承的第四站活动——云南鹤庆甸南刺绣传承,向省级非遗代表传承人杨文焕女士请教刺绣文化。

陆云有曰:“高手在民间,草根出神仙。”省级非遗传承人杨文焕女士便是这般。资料上显示杨文焕女士自幼便展现了刺绣方面的天赋。在1976年前后分别首创了十二生肖帽、童鞋;还抢救还原了太子帽、牌坊巾、紫金冠、八卦帽、童子采莲帽等精品工艺,及时有效的保护了白族刺绣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为甸南刺绣这项非遗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带着敬仰与期待,支教团成员们来到了杨文焕女士的家中。杨文焕奶奶非常热情的招待我们,带我们走进她的作品陈列室。支教团成员们开始跟随杨奶奶的步伐细细端详着一件件瑰丽的作品,童鞋、虎头帽、手巾、嫁衣。少年们满怀着求知欲向杨奶奶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在奶奶的讲解下,一件件精美手工艺品背后的故事跃然纸上,深刻感受着老人对刺绣所倾注的心血与发扬甸南刺绣文化的热切期盼。

随后杨文焕奶奶开始给我们讲述甸南刺绣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她告诉我们:白族的刺绣工艺源远流长,精湛技艺一直流传于民间,尤其是一代又一代的白族女性传承古法,再推新法,用手艺精美服饰,点缀生活。刺绣针法也有很多种,包括平绣,锁绣,打花,挑花,盘绣等等,但大部分手法均是在平绣的手法上演变而来。图案常以牡丹、菊、桃、石榴、佛手等花果,以及蝴蝶、公鸡、金鱼、松鼠、虎、凤等为主。刺绣大多是直绘图样,或是剪纸作底。

参观完展览室,支教团成员汪崇华对杨文焕奶奶进行了特别专访,讨论了甸南刺绣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谈及历史,杨奶奶满脸自豪地指出,白族传统服饰原以黑底白线等素色样式为主。明末清初时期有鹤庆人士入京城为官,将京城主流的苏绣以及宫廷风格传入鹤庆。自那时起,一代又一代白族绣娘传承古法,再创新法,形成了甸南刺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谈及现状与发展,杨奶奶表示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甸南刺绣总体发展成上升趋势,已经建立了相关的合作社,即将发展集体经济。并且在非遗申报成功及当地政府的推动下已经有一批新生代青年人开始系统化传承刺绣工艺。但是由于产业规模太小,知名度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流派林立,未能进行集中统一规范。并且由于大部分订单较小,且具有区域局限性。无法形成规模化产业,供给较多人口走上富裕之路。因此,甸南刺绣的发扬与传承之路依旧困难重重。杨文焕女士对此表示希望借助我们远山支教团此次非遗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甸南刺绣,弘扬这项非遗文化。

此次活动最终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或许我们人已离开,思绪飘向他处,但非遗文化的种子悄然扎根于每一位青年志愿者的心间。我们不仅探索了非遗文化的瑰丽色彩,还看见了千千万万个像杨文焕女士这般坚守传承,不忘初心的忧虑传统技法,热切发扬的非遗传承人形象。支教团开展探索非遗文化活动便是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从向“外”

看转变为向“内”看,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感。感受五千年文明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承并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Copyright 淮阴工学院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 ICP 备:1003313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801020002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