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专题 >> 思想引领 >> 正文
【百名学子讲述百名英模故事】第二讲:为国家付出的物理大师——柯俊
时间:2021-04-25  来源:   作者:李士平 宋嘉琪

A81

柯俊(1917-2017),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金属物理、冶金史学科奠基人,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1949年,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当时,柯俊已是世界知名的金属物理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金属研究所、德国马普钢铁研究所和印度国家冶金研究所等先后向他发出邀请,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说:“我的国家是需要我的。那里有成千上万的人民还在饥饿线上挣扎。1吨钢在那里的作用远远超过其在英美的作用。”

19538月,已是英国伯明翰终身讲师的柯俊携妻儿离开英国,踏上归国之路。次年,柯俊进入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任教。“祖国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去哪里,不能挑三拣四,到哪个工作岗位都要好好干。行行出状元。”柯俊说。

柯俊和爱人邱绪瑶的结婚纪念日是918日,为的是纪念“九一八事变”,不忘国耻。他经常对自己的学生说:“‘九一八事变’是民族的奇耻大辱,必须牢记不忘。”残酷的现实令柯俊深深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他暗下决心: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挥自己的专长,用科技改变国家命运。

“终于走上了回国的征途。英国边防官员说:‘再见,任何时候,你感到需要,欢迎回来。’我对他说:‘再见!’但是我对自己说:‘我已把未来和祖国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千灾万难,我将永远心向社会主义,绝不回头。’”这是柯俊生前手稿里的一段回忆。回忆里的这段誓言,正如他研究的钢铁一般,早已牢牢铭刻在他内心深处。

柯俊重视战略工业传统金属材料的研究推广,结合国情发展研究应用新材料,为新中国早期重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同时,他探索微量元素在钢中的作用机理,促进半导体缺陷结构研究,参与国防工业研究等,成为钢铁科学与技术的集大成者。他还率先在全国开设电子显微镜学,悉心培养早期中国电子显微镜人才,是中国电子显微镜事业的先驱者。1985年,由于对炼钢技术工业考古的努力,柯俊在美国被授予“Iron Master”(钢铁大师)称号。

1996年中国钢铁产量突破1亿吨,成为世界第一钢铁大国。有人认为,钢铁行业到头了,再继续研究也没什么前途了。柯俊写了一篇《钢铁发展与人类文明——驳钢铁工业是夕阳产业》,他从科学的态度出发,从国家的战略需求出发,提出了“超级钢”的研究方向。如果能实现钢材强度翻番,生产1吨钢,可以节约三分之一的能源,还将对汽车以及火箭、装甲设备等国防工业领域产生巨大影响。他的努力,最终促成了国家立项。柯俊曾说:“能够跟上时代形势,不断创新,及时完成当前国家需求,这是科研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另外一项,就是要看十年以后。”正是因为他当时的前瞻判断,让我国的超级钢研究走在了世界前列。

201788日,这位钢铁大师走完了他的百岁人生,根据柯俊生前的遗愿,他的遗体捐献给了母校武汉大学进行科学研究和医学教学。在生命之旅的最后,他仍选择为深爱的党和人民、深爱的科学事业尽最后一份力。

讲述人介绍


杨宇杰,男,汉族,199911月出生,共青团员,淮阴工学院交通工程学院车辆1193班学生,退伍大学生,现担任院学生会主要学生干部、校国防协会副会长、东台籍驻外团工委委员、青春留盐校园宣传使者等。在校期间获得校三等奖学金、体育活动单项奖等荣誉。


Copyright 淮阴工学院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 ICP 备:1003313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80102000208号